临近季末与半年末,6月资金面成为债券市场关注焦点。
在银行“资金出表”以及地方专项债可能超预期发行的影响下,多位业内人士分析,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会维持略紧的状态,平稳跨季无虞。资金利率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,而“非银”资金面仍将维持宽松,资金分层现象趋于消失。
多因素影响6月资金面
6月资金面受多种因素影响,一方面,超预期的政府债券发行会消耗掉市场的流动性;另一方面,财政“收少支多”也对资金面构成支撑。
政府债券发行是影响资金面的重要因素。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靳毅认为,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或环比下行,但不排除专项债发行规模超预期的可能。
据国海证券测算,截至5月末,今年以来新增地方专项债累计发行11608亿元,仅完成地方专项债发行计划的58.9%。截至6月2日当周新增专项债发行2233亿元,规模为年内最高。“我们认为近期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上升,可能是6月专项债发行追赶进度的前兆。”靳毅说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,存款流失环境下银行面临结构性流动性摩擦,需关注后续地方债发行提速贡献的流动性缺口对资金面的影响。去年三轮存款降息、今年禁止“手工补息”的环境下,商业银行揽储压力加大。
“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偏慢,后续发行提速可能进一步影响银行间流动性。我们测算,6月地方债发行可能是年内高峰,而流动性缺口可能在3000亿元以上,资金面或呈偏紧格局。”明明说。
在靳毅看来,在外部因素推动下,商业银行跨季资金面整体可控。6月银行间资金面或受季末因素影响小幅收紧,DR007中枢上行幅度或将控制在5个基点左右,即在1.9%左右。
流动性分层或消失
6月资金面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其资金分层现象将进一步缓解甚至消失。
自去年以来,资金面分层一直是市场热点。我国正常的流动性层次大致为:人民银行对一级交易商(大型银行为主)投放资金,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拆借资金,中小银行向非银金融机构拆借资金。一般来说,在季末银行会为应对考核倾向于融出更少的资金,因而导致非银机构资金面紧张。不过,在银行“资金出表”的持续影响下,市场人士分析,6月非银资金相对会宽松,季末资金分层可能会消失。
徐亮介绍,“手工补息”被禁后,一方面流失的存款可能会转向理财产品、货币基金等非银部门,导致非银的流动性较为充裕。
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认为,考虑到存款流向非银的过程或尚未结束,6月非银资金利率或仍在低位震荡,“非银松、银行紧”的格局或持续,非银和银行间资金利率利差有望保持较低水平。
不过,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,随着“手工补息”整改进度推进、债市转为震荡低息炒股配资网站,资金流入非银体系的速度可能有所放缓。